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经济报道也是一种预期管理(2)

来源:经济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然更恶劣的还是无中生有的造谣。这个在资本市场的新闻报道中是常见的,捕风捉影某企业高管被带走造成股价大跌,还有发布虚假的利好信息带动股价

当然更恶劣的还是无中生有的造谣。这个在资本市场的新闻报道中是常见的,捕风捉影某企业高管被带走造成股价大跌,还有发布虚假的利好信息带动股价上涨等等。更有甚者针对政策的谣言带来更大的破坏。

去年在网络上突然流传一张所谓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风险提示”的图片,声称人民银行将对全国地区各大银行展开个人储户用户排查业务。很多媒体在没有去原网址核实的基础上就把这个谣言编成新闻发了出去,造成了非常大的猜测,导致央行被迫专门辟谣并报警。

还有更离奇的谣言。去年3月开始,“国家乡村振兴局:23类项目可以申请补贴,数个超千亿”的信息被很多媒体发出来,有些企业的负责人看到后到处托人打听申请这笔补贴的方法和路径。后来国家乡村振兴局辟谣说,这是一个假冒的所谓机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办公室”胡拼乱凑出来的不实信息!信息造假者也是煞费苦心,从发出来的信息中可以看到,里面既有具体的产业分类和申报渠道,也有补贴资金的具体金额,通过媒体的背书后,就难免让一些人信以为真了。但问题是,媒体应该慎重核实,不能连这个机构的真假还没搞清楚,就轻信其有。

三、经济报道不能一味追求流量

经济类媒体的从业人员都非常清楚一个现实,专业严谨的经济报道一直都不是流量高地,一方面经济新闻的受众一般要具备相当的经济知识,而且经济新闻更多对公众体现为有用性和相关性。

但是随着流量为王时代的到来,经济新闻要和娱乐新闻、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体育新闻等等同台厮杀争取流量。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新闻必须具备的逻辑性渐渐被很多媒体抛弃,事实逻辑形成的趋势性让位于迎合大众自嗨的算命式口号,为了造成争议性故意站队。特别是关于宏观经济的新闻报道,理性的梳理分析有时被主观判断的语言取代,加入很多个人的情绪进去,有的经济报道更是用偏激的观点只讲一面不讲另一面,罔顾宏观经济的复杂性,标题党一样随便下结论。中美贸易谈判时,像《中国亮出撒手锏,美国吓到了!》这样的标题,事实上对于公众正确判断局势只能起到负面作用。

我曾经拿着一篇记者采访扎实、中正平衡的报道与一位自媒体号作者探讨,我们该怎样突破流量束缚?他做了个劈刀的姿势告诉我,你把这个文章的事实分开,各发一篇,肯定比你现在这样流量好很多……事实上很多经济新闻在这样论战式的报道中成为爆款文章,大量媒体跟风进来,集中对一件事情反复解析,各自站队,最后成了观点观念之争,到最后没有人在关心事件本身的真相。相比于优质严肃的经济报道,偏激的文章更能带动情绪,有更好的流量。碎片化阅读的快感,使读者也慢慢开始忽视文章质量的差异。

四、经济报道也是一种预期管理

我们都知道,信息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交易很多生意都是来源于这点。因此经济信息的传播速度影响市场,经济信息的正确解读更加重要。一个经济事件中包含着非常复杂的信息,不能用简单的逻辑、单线的分析、碎片化的文章呈现,而是需要严肃严谨的层层递进的逻辑链条来说明白。经济新闻尤其是宏观经济新闻,基于当下对未来趋势做分析正是其价值所在,就像上市公司的股价反映着未来一样。所以经济报道本身充满着预期管理的味道,引导公众对政策有预期、对经济发展有预期。

首先,不能用简单的逻辑看待问题。例如今年3月21日东航MU5735事件发生后两个小时就有微信公号推送出题为《东航坠机:上百亿巨亏压力下严控维修费用、压降成本》的文章,在搜救还没展开的时候,就简单粗暴把这样的逻辑嫁接在一起,让公众误以为是东航为节省成本在飞机维修上偷工减料了。在报道复杂的经济事件时,一定要尽可能地还原新闻事实全貌,表达清楚矛盾和利益冲突。不能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都不了解,就基于有限的事实就开始对该事件进行定性或者定论。

其次,多重重压之下要善待企业。有媒体曾经写过一家零售企业,通过写关店、写亏损、写融资不畅等等内容,得出这家企业商业模式完全行不通的结论。事实上,在两年多的疫情之下,线下零售企业普遍遭遇到外部环境的严重影响,这样的情况也不是这一家企业独有,这样的结论很难令人信服。

在经济大环境困难的情况下,很多企业的困境并不能说是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例如股价暴跌导致前两年很多上市公司濒临爆雷,这个时候再去踩上一脚于事何补?只能加快它的爆雷,这也不是对投资者负责人吧!房地产行业也是一样,划定三条红线是为了让它们整改变好,而不是加速它们倒闭!媒体在选在这类选题时,不能只考虑流量,不考虑企业不考虑企业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家庭。当宏观经济艰难,企业困难是普遍现象的情况下,媒体报道要谨防对企业造成误伤。

文章来源:《经济管理》 网址: http://www.jjglqk.cn/zonghexinwen/2022/0505/1751.html



上一篇: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管理部门齐出招 国有大行
下一篇:数字经济新问题渐成企业ESG管理的实质

经济管理投稿 | 经济管理编辑部| 经济管理版面费 | 经济管理论文发表 | 经济管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管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